新闻动态
NEWS
|
五谷之首唯小米 健康美味营养丰富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餐桌上的食物也更丰富多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中提出我国人群营养膳食10条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其实早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有相关食用谷物重要性的论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作为五谷之一的小米,营养美味,很受人们的欢迎,自古以来一直备受推崇。此外小米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具有光合作用效率高、耐旱、抗贫瘠的特点,在平川、半坡、山地均可种植,因此我们的祖先把小米作为五谷之首。 营养丰富 养生防病 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平,微寒,有健脾和胃、补肾气、清虚热、利小便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小米粥从古至今都是深受我国居民喜爱的日常饮食佳品。小米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B1、B2、E,钙、铁、锌、锶等微量元素。每100克小米约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碳水化合物74.6克。还含有胡萝卜素及人体所必需的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粮。小米还有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其含有的维生素E可以保护皮肤的健康。可见经常食用小米,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都有食疗滋补的作用。 补脾益胃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关于小米的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中医认为甘味入脾,黄色入脾,从五色上来讲,小米是黄色的,为脾之主色,从味觉上来讲,小米味甘而咸,因此中医说小米能“和胃温中”,适用于脾胃亏虚之反胃吐食、大便溏泄,产后及病后体虚之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 补虚益肾 说到小米补虚损的功效,不仅体现补脾胃上面,还体现在补肾上。所谓“人食五谷而化精”,就是说五谷都具有养精气的作用。水谷精微为精气化生之源,在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明代名医李时珍就曾经说过:“粟(小米)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是说小米性偏寒,五味上甘中略带咸味,咸味入肾经,所以小米还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既可养先天之本脾胃,又可养后天之本肾。对于肾气虚损的人群,小米实乃平补之佳品,因此李时珍称它为“肾之谷”。 养心安神 唐代孟诜所撰的《食疗本草》中记载,小米能使人安眠。中医认为失眠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常及阴血不足密切相关,小米所含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首,每100克小米中含色氨酸高达202毫克。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使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抑制,让人产生困倦感。因此晚餐喝小米粥、小米杂粮饼等,对提高睡眠质量,是不错的选择。专家介绍说:“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将小米熬成稍稠的粥,睡前半小时喝,能使人迅速发困、安然入睡。对于长期服用安眠药,停药后产生睡眠紊乱或反跳现象者,晚餐和临睡前常食小米粥,可改善睡眠,帮助恢复正常的睡眠节律。” 小米是孕妇、儿童、病人的理想营养食品。专家介绍,在食用小米时,因小米的氨基酸中缺乏赖氨酸,而大豆的氨基酸中富含赖氨酸,所以小米宜与大豆或肉类食物混合食用,可以补充小米的营养不足。同时小米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维生素,怕高温、怕碱,因此小米不宜长时间浸泡和搓洗,也不宜长时间熬煮,以免营养素丢失过多。另外,由于小米性稍偏凉,气滞者和体质偏虚寒、小便清长者不宜过多食用。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平,微寒,有健脾和胃、补肾气、清虚热、利小便的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的营养康复良品。 |